资阳万惠达

搜索
查看: 3170|回复: 1

《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去世:爱可以是很久的,甚至是...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41

回帖

1194

积分

县令

Rank: 4

积分
1194
QQ
发表于 2020-4-7 16: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据饶平如先生第三子饶乐曾消息,《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于4月4日上午九时三十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九岁。记者从出版方也确认了这一消息。饶平如先生上个月因胆囊疾病入院,住院后突发多器官衰竭。按中国旧时说法,“人家之有丧,哀事也”,但“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可称喜丧。饶老是长寿的,其作品《平如美棠》里虽多有“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的感伤,却也不无日常小小欢喜的回想,苦中作乐、忙里偷闲,或许也不失为一种“福”吧。因此,大概可以说饶老的去世是喜丧的。
饶老被大家所识,自然是由于其传记性作品《平如美棠》。没有宏观视野上的大开合,没有出人意料的所谓“剧情”,正如饶老的名字,平淡如常。我们受到感动,被书里的文字和绘图牵引入一种时光几近静止的心境,也正因这“如常”,因为他和妻子的生活最可能是我们的生活,或说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在希望着的生活:平凡,但有自己终其一生的牵挂与执着。

现今饶老去世,令人惋惜,幸而留下一部《平如美棠》,让后来者阅读、纪念,从书中找到一些感同身受,一些会心一笑,他本人也该是欣慰的。关于饶老的去世,我们连夜联系了其第三子饶乐曾,谈了谈他眼中的父亲饶平如。

在2013年,《平如美棠》获得了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年度好书致敬——

“《平如美棠》是一部怀念之作,其中有社会变迁的见证,有涤荡了痛苦的平和,更有相濡以沫数十年的爱情。它平淡如树,却又绚丽如花,作者青年抗战,壮年受难,老年丧妻,然而,他并没有丧失生命的童真和诗意。他八旬学画,九十出书,绘画优美,文字清丽,书画合璧,情意深沉。这本书不是思想或政治的巨制,然而,任何思想的探索和制度的改善,其旨归不正是应让所有人过好的生活,美的生活?而每个人也都有如此生活的权利。于是,我们在这里向《平如美棠》致敬,向生命致敬,向长者致敬,向普通人致敬,向所有在生活中发现美和传递爱的人们致敬。”

书内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插画装帧让它成为了许多读者念念不忘的珍藏。从中国到海外,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打动。我们也特此刊载一段旧文,追随往昔回忆,讲述这本书如何被出版社发现并在读者间口口相传的故事。
0.jpg
饶平如(1922年-2020年4月4日),黄埔军校十八期学员,曾参加过抗战,后做过编辑、美编,在《大众医学》杂志工作。2013年出版记录自己和妻子往事的著作《平如美棠》。

新京报:《平如美棠》的出版,让饶老获得了很多关注。据你观察,这本书出版以及被广大读者所喜欢,给饶老的生活有没有带来哪些变化?

饶乐曾:对我父亲来说,这件事好像没有带来多大的变化,只是社会活动多了一些而已,他还是他自己。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很本真的人,很天真,不谙世事的感觉,像个孩子一样。生活中,他喜欢看书,对目前的道德水准可能感到有些遗憾。他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种比较好的道德规范。

新京报:书籍出版后,有很多活动。你觉得饶老对此抱着怎样的想法?

饶乐曾:他是很愿意跟大家分享的,特别是年轻人。他跟年轻人交流,没有障碍,所以他出席了很多读者见面活动。很多年轻人也喜欢跟他聊天。

新京报:年轻人身上的哪些特质让饶老喜欢跟他们聊天?他和年轻人之前的关系是怎样的?

饶乐曾:他们是学习的关系。因为我父亲对现在的网络社会不是很熟悉,不会玩手机、电脑,年轻人身上有活力,而且年轻人也会带给他很多的新的思维、新的思想,所以他很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年轻人也喜欢问他一些过去的事,他也很愿意讲他的一些过去,分享交流。

新京报:《平如美棠》这本书记录的是你父母亲的生活,你读后有哪些个人感受?

饶乐曾:尽管这本书讲的是发生在我家里的故事,但我还是一口气把它看完了。里面的故事,很多是我经历过的。有些事情是我母亲跟她家族里面的事情,有些是我们家属之间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我读了很亲切。讲实话,我父亲(写东西)不夸张,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都写得清清楚楚。他最不会说假话。他说,写这些东西我没编,讲真话是很愉悦的事情,咱就把这真实的事情讲出来。我父亲太真了一点。
1.jpg
《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新京报:在你眼里,饶老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饶乐曾:很严厉的父亲。非常严厉。我今年也67岁了,但大概两个礼拜前,我还被他训了一次。我把这件事讲一下。

刚开始,在上海华东医院挂急诊,每天晚上是要回家的,白天去吊水(打点滴),我回家的时候,就关照(照顾父亲的)阿姨,说你在急诊室门口,我把车子开上来(接我父亲),然后把他送过去。等我把车从停车场开到急诊室门口的时候,发现人不见了。然后我就看到那个阿姨从停车场的方向,急急忙忙推着轮椅车,把我父亲在大风里推过来。我看到就很生气。这么大的风是吧。那么我就说了阿姨。我说了阿姨,我父亲马上就说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心里想,我这是为你好,这么大的风,而且之前已经说好了的。我父亲大发脾气,说我对阿姨态度不好,路上开车开了20分钟,他说了我20分钟。所以说,他对我很严厉。我一直生活在父亲的边上。他经常会批评我,让我脸上挂不住,我这个年龄还经常被说。
这个阿姨时常去打牌赌博,一出去一个礼拜,一般这样的阿姨别人是不会用的,对吧,可是老爷子相信她一定会好。4年了,她出去过无数次,老爷子还是坚决留下她。他跟我说,你让她回去,以后她怎么办?他相信她会好,他就是相信。他一边是批评她,又关心她。果然,父亲生病的时候,阿姨全身心地照顾他。我们也看到老爷子很感动。

新京报:《平如美棠》里展现的饶老对爱情以及日常生活中小欢乐的珍惜,让很多读者感动。你如何看待饶老的这种看待人生的心态?

饶乐曾:他的人生观是有变化的。老爷子老了以后,发现很多事情是有天命的,世上很多事情事先是有安排的。所以对人生遭遇到的很多曲折,他认为都是对自己人性的一个考验。我父亲对过去的困苦、遭难,没有埋怨。他认为,既然是磨炼我,那么我就要承受,但我是笑着面对,不是哀怨的。

新京报:从书中可以知道,饶老的一生确实经历过很多坎坷。现今饶老去世,回顾他的一生,你有哪些感触?

饶乐曾:我父亲这一代人,人生经历太丰富,我们也不可能会遇上。不过现在我们也都在想,我们也都会老去,应该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觉得,我们需要学习他的精神,学习他对人生的态度,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在困难的时候,他还是能够保持一种尊严,做人的尊严。他始终保持这一尊严。事实也证明,他(靠这种态度)一路走过来,最后的结局还是很不错的。

新京报:关于饶老的后事,能否稍微谈一谈?
饶乐曾:因为疫情的原因,上海的很多集体活动都办不了,包括追悼会都不能举办。好多好多的人,好多的领导,包括单位同志,都希望派人来,但这次都不可能了,所以我们让亲朋好友都往家里来(祭奠)。刚才出版社的领导说,8号以后,我们会办一个网络追思会,我们家属也会参加,媒体也会参加,还有一些亲朋好友和读者。这个想法基本上定下来了。

往昔:《平如海棠》故事的开始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本文首次刊发于2018年3月28日)

2008年3月19日,美棠病逝,时年87岁的饶平如无以遣怀,遂将妻子的照片、书信、用画笔画下的生活点滴足足集了近30本画册,他给这些画册起了名字——《我俩的故事》,扉页上是他写的词句:“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
2.jpg
这些画作被孙女拍下传到网上,引起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的关注。采访过后,柴静在博客上发表了《赤白干净的骨头》,记录了采访的片段。柴静问:“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饶平如答:“磨平?怎么讲能磨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分部,编辑阴牧云从网上读到了柴静的这篇采访手记,“内心震动不已”。编辑的直觉告诉她,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出版材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画稿和文字,它完全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就像是土地里的种子、大山里的天然玉石。很多人创作的时候,都想着给人阅读、传播,想让人知道,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等。可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除了家里的后辈,没有想过给别的人看,是自然单纯的。”她当即给上海分部的领导打电话讲了这个故事,领导听后,只说了两个——“拿下”。
3.jpg
当时,老人家的故事已在网上流传开,经过媒体的报道传播,几家出版社都希望争取到出版权,在新闻事件热度没过去之前从速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慢”:“这本书讲的是饶爷爷与妻子一生的悲欢离合故事,但画作大多色彩明艳,文字淡泊宁静,情感基调欢喜多于悲伤,是为怀念之作,所以我们也希望在书中呈现出同样的感觉;考虑到现有材料虽然很丰富,但跟着故事线索走的话仍有空白点和结构不平衡的地方,所以此书操作宜‘慢’,并由出版社做前期介入,与作者家人共同整理并补全所有素材。”

从2012年7月到次年5月,书稿在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生长,枝繁叶茂,只待开花结果。就在这时,南京书衣坊工作室的设计总监朱赢椿接连收到四封电子邮件,介绍《我俩的故事》这本尚在完成中的小书,他很快回复了:请来南京详谈。在南京书衣坊,朱赢椿建议,“平如美棠”四字既是书中人物的原名,又是极美且普通的中国人名字,这四字与内容相合,做设计时字形也兼具美感,不妨用做书名如何?大家都说好,此书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4.jpg
“要做这样一本书,你是不可能不去认识作者的。见人如见字,见字如见人。”朱赢椿向阴牧云提议。于是从南京到上海,他们一同到饶平如家中拜访。在上海那间不大的客厅里,一群编辑和设计者们,为一本书初次团聚,一边吃着饶家三伯买来的小笼生煎包,一边热烈地聊着,敲定了书的基本形态——从千头万绪的故事中拎出一条爱情线;无论是开本、用纸、拥塞都是为了营造“温暖、厚重而朴实”的整体效果;图片不做特殊处理,读者甚至能从插图上看到老爷爷用铅笔打草稿的痕迹。一本自然生长出来的书,就这样自然地成熟,与读者见面了。

故事为何感人?

一本貌不惊人的《平如美棠》,经过编辑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终于摆上了书店的书架,走入了读者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是饶平如老人一生的故事,是一个本不想打仗的兵,为平息“国恨家难”身赴抗日战场,侥幸存活的故事;是一对中国普通的夫妻在六十年里历尽坎坷,命运不断被改写,却始终执手爱情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相守和错过的故事,年轻时卷入时代的洪流,被迫分离,老了终得以相守,一方却失了记忆。老病相催,美棠最终离开人世,平如却因无力抵挡思念,一笔笔画下、写下他俩的故事。他将她的骨灰放在床头,要她等他一起,入土。在他的讲述下,他俩的故事一次次让读者落泪,让观众动容。
读者们感慨于一个个微小却动人的细节——被日军的枪弹压得趴在山坡上的饶平如,仰面看到的,却是青山之巅,蓝天之上,白云飘然而过。在安徽劳改时,他用独轮车运土修坝,他把英语单词和对话的字条放在草帽里,边推着二三百斤的土,边在心里默背,明知没用,也不想让生命这么消磨过去。22年的劳改,美棠一人带着孩子,生活艰涩,为补贴家用,就找临时工的活做,背五十斤一包的水泥;美棠过世后,平如常去上海自然博物馆门口坐坐,“这个台阶里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块是她抬的水泥”。
5.jpg
读到这些片段的读者,无不为之慨叹,落泪。在给销售渠道讲书时,尽管早已熟稔这些故事,阴牧云和她的同事们有时还是会忍不住泪目:“他的一生是平凡和传奇交织在一起的,他对于人生的种种偶然性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对于这些,太知道了,太了解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失意的时刻,经历过刻骨的绝望,经历过要不要放弃的挣扎。饶爷爷也是一样,但是他没有放弃那些美好的事物。这不是简单的鸡汤式的故事,而是你知道,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6.jpg
7.jpg
五年过去,《平如美棠》加印了十几版,印数达20余万册,被上百家媒体报道,获得了包括《新京报》2013年度好书、《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装帧设计奖、新浪中国好书榜2013年度最感动图书、凤凰读书2013年度典藏书等在内的数十个书籍奖项。饶平如既感动也困惑:为什么这么多读者喜爱这本“年代久远”的书呢?他用“木偶奇遇记”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自己就是那个“天生木讷,不善交际”的小木偶,来到这世上走了一遭,和不同的人相遇相知,心满意足。

采访争相而至。原本冷清的家中多了陌生人的身影,他们当中有记者,有出版商,有慕名前来的读者。饶平如会和每个前来采访的人合影留念,赠书签名,然后记录下这一切。他不在意媒体上发表了什么,也不在意有多少人认识他,他在意的是“与人的沟通”,是“别人的理解”。
8.jpg
饶平如爷爷与法国瑟伊出版社社长。

如今,尽管97岁的饶平如听力下降了,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让每个登门的来客讲他们感兴趣的事。虽然嗓子沙哑了,但仍不吝啬放声大笑。给来访者展示什么物件,他会飞速跨过家里错层的两级楼梯,一个转弯就不见了。他常用孩子般的语气对他的猫咪说:不要对大家不友好哟。生怕它抓挠大家。
饶平如至今没学会说“不”。无论受邀参加什么节目或活动,他都欣然答应,然后穿一身得体的衣服出场。在“一席”上,他没有坐在主办方事先布置好的沙发上,而是站在舞台中间,一讲就是30多分钟,讲和美棠之间的点点滴滴,讲人生的美好与缺憾。发言结束后,他90度鞠躬,双手递交了话筒。


“Rao的故事”

2015年10月,《平如美棠》被带进了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书展前,《平如美棠》面临着一项难题:如何将原作文字中带有古香古色韵味的温润敦厚的气息,传达给西方的读者呢?版权代理公司博达公司台北部门的Annie,特邀请一对夫妻共同翻译了这本书的英文宣传页,这对夫妻中先生是加拿大人,太太是华人,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保证了英文语义的准确传达。
在法兰克福书展现场,意大利出版社Bompiani发来报价,他们的作者名单包括《玫瑰知名》的作者安伯托·艾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柯艾略等。后来又陆续收到来自西班牙、法国、荷兰、韩国的报价。另外,美国出版方发来邮件:

“我们的生产和设计团队拥有数十年的经验并曾做出最美的图书。我曾带过一本《平如美棠》中国版的样书给我们生产团队的负责人安迪·修斯,他特别崇拜这本书的工艺,甚至用放大镜去仔细查看纸张和油墨——我们将尽力使英文版同样不凡。现在我还不想给出更多细节,但是我们很可能会采用和中国版相同的尺寸,考虑到英语市场,我们选择首先以精装书形式出版。另外我们考虑的是制作一本有着高生产价值的图书——结果可能是惊人的!总之,对于出版Rao的故事的前景,我无比期待,在全球范围内与PRH合作也将使得我们可以用英语真正推出这个故事并产生更大影响力。请让您在中国的同事们放心,我们保证将为此书投入活力、创造力、专业知识并怀抱尊重去出版Rao的故事。”
9.jpg
为向各国出版社说明图书中的人物关系,饶平如专门绘制了家族谱系说明。

就这样,Rao和他的故事跨越了国界。法国《观点》周刊这样写道:“当我们的主人公,一位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普通人,在耄耋之年拿起他的画笔讲述一段伟大的爱情故事时,中国现代史鲜为人知的一面突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完成这项壮举的就是饶平如先生,在深爱的妻子离世已近十年后,他对她的爱情依然坚贞不渝,《我俩的故事》记录了他们六十二年的爱情史诗,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当被邀请给法国青年写几句话。饶平如提起笔,在纸上写下:

人生苦短,青春难再。莫负初衷,相敬相爱。
凡事包容,凡事期待。凡事相信,凡事忍耐。
白头到老,幸福愉快。地久天长,真情永在。
10.jpg
《平如美棠》西班牙版
到今年3月19日,故事的主角毛美棠已过世十年,饶平如也已是97岁高龄。他们的故事开始有了更多的版本: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韩语……《平如美棠》的故事还在继续。

而在上海的家中,饶平如依然会弹起90岁那年买来的钢琴,唱着《送别》《友谊地久天长》等妻子美棠最爱的歌。在“一席”的讲坛上,他吹起了口琴,曲调欢快,如春天里的一头小鹿,在众人的掌声中跳跃。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亲友聚会或茶余饭后,美棠会把报纸卷成圆筒,平如则吹起口琴,一唱一和地来上一首《花好月圆》。
11.jpg
五年前,在老庭院中央,饶平如曾和儿子种下一棵海棠树苗,如今已生出枝丫。这是他记住她的方式。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0

主题

3949

回帖

8万

积分

丞相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85329
发表于 2020-10-7 13:3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看一下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